top of page

感謝朋友拍攝。Photo by 韓志翔

前兩年參加Review,當時帶著興奮的心情整理作品參加,和那些以往只能在書或是網路上看見作品的攝影家、編輯家或評論家見面,整個人開心到一個不行,不過也實在太開心,活動後並沒有很細心地再整理老師給的建議,只有記錄大方向有些可惜。

這次收起了興奮心情,把問題寫下來,與翻譯事前溝通。活動前先做查詢資料了解專家,以自己作品的內容做為挑選的方向,例如:如要獲得更多展覽的資訊或建議,可把策展人或是曾經有舉辦大型展覽的專家排在前面; 如想更了解作品的方向,對於照片的編輯想再獲得更多建議,可往評論家或是編輯專家類作為優先考量。

這次帶了作品有關於家和環境為主的攝影作品,遇到的專家有:飯澤耕太郎(藝術評論家)、郭力昕(影像文化評論者)、宋修庭(策展人)、吳亨根(攝影家)和那日松(策展人、藝廊總監),在面對面額外的時間也去找了在攝影書市集的其他專家以及客座專家:姬野希美(赤赤舍總編輯)、瀨戶正人(攝影家、藝廊總監)、朴晋暎(攝影家)和金正恩(IANNBOOKS 創辦人、雜誌主編)等人。這三天沒有休息盡可能和找有空的專家,因為活動的20分鐘真的很短,在這些老師當中獲得更不同角度的思考。也感謝各位專家有耐心的看完作品。

從這些專家給建議歸納出對於作品的兩大看法:一方覺得可再更多故事的呈現,似小說式鋪陳讓觀者更加印象深刻對於個人的記憶; 另一方則是抽象曖昧的感覺感到興趣,對於家到底是怎樣的型態,情感到底會是怎樣的樣貌。歸納後的兩個方向都給與許多啟發。還有很多其他的建議,這邊就不一一舉例。

同月也參與了藤岡亞彌工作坊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大膽的採取以往不同的手法製作,獲得更多不同的建議。 或許別馬上定位自己的作品,從這些國內外的專家中,更了解作品本身,在其中也可能會更了解自己喔!

感謝身邊有很多人一直幫忙還有支持,包括家人無盡的包容,男友厚文幾乎每天都跟我討論。感謝老師們給予的鼓勵,還有翻譯朋友們如從專業的即時口譯。忙碌的生活,有大家的支持實在很幸福!

活動紀錄:

與朋友和沈昭良老師合影。Photo by Hou Wen Su

空閒時間,瀨戶正人 老師與我討論作品。Photo by Hou Wen Su

來!喝一杯吧! Photo by Hou Wen Su

藤岡亞彌老師也來台北! Photo by Hou Wen Su

赤赤舍總編 姬野小姐(中間)、日本攝影史研究博士 侯鵬暉先生(右二)、攝影家 李岳凌(右一) 。Photo by Hou Wen Su

-----------------------------------------

活動資訊: 2019 專家面對面 Portfolio Review

Poster by

Photo one官方臉書

於2019年4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盛大舉辦的Photo ONE系列活動,特別邀請來自法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評論家、學者、策展人、攝影家、研究者以及出版者,組成Photo ONE專家面對面計劃(Portfolio Review)的國際專家團隊。歡迎有志於從事專業攝影創作的創作者,帶著實體作品,參與這場難得的交流盛會。

時間: 2019年4月26,27日,兩日

地點: 台北國際藝術村游藝廳

Photo one官方網站:www.photoonetaipei.com/photo-one

Photo one官方臉書:www.facebook.com/PhotoONETaipei/

簡介擷取官方網站

123 次查看0 則留言

工作坊學員成果展,左二為我的書。Photo by 好地下藝術空間臉書

2019年4月中,參與了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所舉辦的攝影編輯課程。工作坊講師為當時在花蓮駐村約一個月多的日本攝影家 藤岡亞彌(Aya Fujioka)* 。在課程中,第一堂課介紹了老師個人作品外,也分享創作過程曾遇到哪些問題,或是如何讓自己不斷進步。第二堂課老師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照片前來討論,並思考如何編輯自己的一本攝影書,最後製作成冊。

短短兩個禮拜的課程,每位學員都完成了自己的攝影書。雖有許多需要討論再思考的部分,但也因為這樣的製作與討論,讓我更清楚作品該如何呈現,或是之後該怎麼拍攝下去。而這次所編輯的小書內容為自己最親密的環境,日常家裡和家人生活的每一個景色,場景以及人物都像是一直凝視著我,正如同我凝視著他們,情感化為影像。

希望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去花蓮走走,看看Aya老師的展覽,也看順變來看我與學員們的攝影書喔!!

------------

*日本攝影藝術家簡介:

藤岡亞彌(Aya Fujioka) 1972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與攝影系。自1996年開始展覽至今,2005年贏得給青年攝影家的「視覺藝術攝影獎」,評審包括森山大道、上田義彦、瀬戸正人等,之後並為其出版專輯「如何和你說再見」,接著2009年「赤赤社」為其出版攝影專輯「我不入睡」,此專輯也獲得日本寫真協會頒發的新人賞。2007年以日本文化廳新進藝術家海外研修計劃身份到紐約進修,在紐約工作和生活直到2013年。歸國後,回到廣島生活並開始製作作品「河流」,2017年憑藉廣島系列得到第41回伊奈信男賞。其後2018年結集成「河流」出版,更加獲得了第27回林忠彥賞及第43回木村伊兵衛賞。藤岡亞彌目前在日本居住和工作。

簡介內容擷取好地下藝術空間臉書

活動照片:

第一堂課外拍後大家一起討論及欣賞照片。Photo by 好地下藝術空間臉書

第二堂課大家帶自己的作品討論如何編輯。Photo by me

4月20日,大家與老師駐村的作品一同在花蓮展出。左為蘇厚文製作的書,右為我的書。

Photo by 好地下藝術空間臉書

工作坊學員成果展,展覽空間。Photo by 陳炯詒

我的攝影書。Photo by 陳炯詒

-----------------------------------

活動資訊:「時間旅行Time Traveler」藤岡亞彌花蓮駐村與工作坊學員成果展

展覽日期:2019/04/20(六)-2019/05/20(一) 開幕茶會:2019/04/20(六) 14:00-15:00 開幕座談:2019/04/20(六) 15:00-17:00

- 藤岡亞彌駐村成果個展 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展場開放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 工作坊學員成果展 地點:繭裹子x花蓮日日(花蓮市博愛街213號1F) 展場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1:30-20:30(每周三公休) 學員名單:羅惠瑜、陳昭仁、宛士傑、黃文慧、許朝益、王耀增、蘇厚文、陳欣慈、高穆凡、洪力云、周芳伃、陳昱蓉、陳炯詒

好地下藝術空間 臉書活動訊息:

Poster by 好地下藝術空間臉書

84 次查看0 則留言

展覽現場

與徐夢涵、李承翰、黃楚涵、林君燁、留榮峰、蘇厚文、汪正翔 在台北的一間民宅屋頂上一起辦展覽。兩年前汪正翔與李承翰也曾在此舉辦第一屆屋頂展。在展覽之前幾次開會,決定沿續第一屆的方式,採取不限主題來展覽。

蕭永盛老師前來看展覽後的分享文章,感謝老師前來參與展覽: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29567387667071&id=100018414363755

這次我帶來影像裝置《家庭快照:照應照映》,藉此讓作品不只是影像,更可以藉由半透明影像照映屋頂的環境,讓作品融入展場。現場作品記錄:

共同展覽的作品:

創作者:徐夢涵 展出作品:空中花園

相傳前 6世紀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患思鄉病的王妃所修建,現已不存在。花園建於四層平台之上,以 25米高的柱子支撐。由奴隸推動連繫齒輪的把手,維持灌溉。園內種植各式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於空中,又稱懸園,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希臘文 paradeisos(空中花園)日後蛻變為英文 paradise(天堂)。

選擇用照片和現成物來呈現當代的《空中花園》。作品是一塊人造草皮及內容看似艷麗花海,實則人工造景的照片。《空中花園》論及情感,古時藉由宏偉建築追尋雋永,當代則有塑膠替我們達成。

創作者:李承翰

作者個人官網:leechenghan.com

創作者:林君燁 展出作品:Tribe 001

影像內容有些似外來的東西和一些原住民的的文化象徵裝飾,這些東西看來跟環境都有些違和感。當時我猜想是不是一種調查,不僅僅是單純的田野紀錄,可能是想呈現地方和建築物或是物品那格格不入的氣氛。旁邊的水塔也貼著幾張黑白照,看來也像沿路尋找什麼東西。影像的安排,不管是右到左看還是左到右,都會讓觀者不斷來回再閱讀一番!

創作者:蘇厚文 展出作品:《Message1》、《Message 2》

作品融合不是創作者的文本,從這些來源與影像產生一種互文,讓看的人能夠深歷其境,然而,同時去對照影像與文字時,又覺得隔靴搔癢,再繼續讀下去,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作者個人官網:suhouwen.com/

創作者:汪正翔 展出作品:《如何用防水布蓋住照片同時用照片壓住防水布?》

作品的起源是有一次展覽我把照片擺在地上,但是怕灰塵落在照片上,所以我用防水布蓋住照片,但是我又想固定防水布,所以我就用部分照片壓在防水布上。對我來講這是一個不滿意的做法,有些照片因此就沒有被防水布遮住,但是因為在室內,所以還好。可是這次展覽因為展區在室外,如果我把用照片壓住防水布,照片就會被淋濕。但是如果我不用照片壓住防水布,防水布就會飛走,照片也會淋濕。要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就成為這次展覽的主要課題。在呈現形式上,我將用防水布蓋住,同時用相片壓住防水布。在創作的脈絡上,這次的創作跟我2016之後的創作ㄧ樣,就是在思考如何把兩個東西變一個東西,或是把兩件事變成一件事。

簡述來自創作者提供

創作者:黃楚涵 展出作品:擦窗戶

當初楚涵只是純粹想試試看這樣互動和照片給觀者有何感想。利用海綿沾水擦拭影像,搓印的方式,能夠越來越清楚看見影像。作品的互動性滿高,擦拭的過程能觀察影像的細部,停止擦拭看見越來越清楚的影像就是台灣的風景!

創作者:留榮鋒 展出作品:Metabolism

--------------------------------------------

活動資訊:《第二屆屋頂展》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3巷20-3號 日期|3/16 - 3/17 日期|PM 3:00 - 6:00

展覽人|徐夢涵、李承翰、黃楚涵、林君燁、留榮鋒、蘇厚文、汪正翔、周芳伃

Poster by 臉書活動頁面

30 次查看0 則留言
版權所有 請勿任意下載更改
bottom of page